骨质疏松症早了解,别等骨折才重视|世界骨质疏松日
每年的骨质骨质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,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疏松世界疏松中国主题是“健康体重,强骨健身”。症早折才重视该主题呼吁大家保持骨骼健康、解别促进全身健康。等骨
周小姐没想到,骨质骨质她的疏松世界疏松40岁“生日礼物”竟是一台股骨颈骨折手术和一份骨质疏松症诊断报告。这让她一度难以接受:“我还没老呢,症早折才重视怎么轻轻一跌就骨质疏松性骨折了呢?解别”医生告诉她,长期追求低体重的等骨不良生活方式损害了她的骨骼健康。
周小姐的骨质骨质情况并非个例。《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疏松世界疏松我国40~49岁人群的症早折才重视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.2%,而女性为4.3%;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.2%,解别而女性为32.1%;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2.0%,等骨而女性为51.6%。
“未老骨先衰”不是吓唬人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。这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,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,直到患者遭遇意外跌倒等情况引发骨折,其危害才会显现出来。从临床数据来看,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人群是绝经后5~10年的女性,以及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,因此,人们往往将其视为“老年病”。
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并非在老年阶段突然出现。保护骨骼健康不只是老年时期的任务,只有从生命的早期阶段开始,通过科学的方式积蓄骨量,并减少骨量流失,才能为步入老年后维持良好的骨骼状态、“挺直腰杆”打下基础。
其实,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只是人群骨骼健康状况的冰山一角。《报告》显示,在我国40~49岁的人群中,有32.9%的人骨量减少。也就是说,每3人中就有1人骨量明显低于正常值,他们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。
健康体重与健康骨骼都重要
研究显示,体重过低,即体质量指数(BMI)<18.5的人群,骨密度往往偏低,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上升。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:一方面,体重过低的人往往肌肉力量薄弱,骨骼日常所承受的机械刺激随之减少,成骨活动受到抑制,骨量生成不足;另一方面,为维持过低体重而采取的极端节食行为,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,还可能引发激素代谢紊乱,尤其是女性群体,若雌激素水平因此下降,会更容易出现骨量流失的情况,前文提到的周小姐就是典型例子。
当然,体重过高也会损害骨骼健康。首先,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分泌炎症因子,抑制骨形成、促进骨吸收。其次,肥胖人群往往伴随代谢紊乱和肌肉减少,这种“肌少性肥胖”会进一步削弱骨骼的稳定性。最后,过高的体重会增加骨骼关节负担、增加跌倒风险,是引发骨关节炎和骨折的危险因素。
因此,保持健康体重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一环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成年人应将BMI维持在18.5~24.9。对于骨骼而言,这个区间意味着既有适度的机械负荷,又避免了脂肪过度积聚带来的危害。
运动既稳骨头又稳体重
规律运动对骨骼健康非常重要,它能促进人体骨代谢平衡,帮助增加肌肉量,同时刺激成骨活动。此外,运动还能提高身体能量消耗,减少脂肪堆积,避免肥胖对骨骼造成额外负担。
从不同年龄段来看,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对于骨量的积蓄尤为关键。研究发现,年轻人的骨密度与运动量密切相关。青春期参与篮球、排球等“负重运动”的人群,在进入老年后,骨密度明显高于未进行此类运动的人群。成年以后,运动对骨量的维持依然重要。
建议6~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,同时每周至少安排3天进行肌肉力量练习。推荐18~64岁成年人在日常活动的基础上,每周进行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~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,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的组合,且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。
除了运动,高盐饮食,喝咖啡、碳酸饮料,吸烟和酗酒也会影响骨骼健康。因此,维持骨量和体重,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帮手。
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重视,这一阶段是骨骼发育和骨量积蓄的关键时期。保持健康体重、合理饮食、戒烟限酒,看似平凡,却是预防骨质疏松症、获得终身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础。
作者: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、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医师 林红
整理: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住院医师 包方奇
策划:郑颖璠 王宁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中新社南宁11月7日电(记者 黄艳梅)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南宁市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会7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南宁市以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全链条,深化开放合作,着力打造面向
...[详细]
-
中新网淄博10月13日电 题:莫言: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作者 周艺伟 王峰“AI创作势不可挡,而且能力越来越强大。但是毫无疑问,如果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。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诺贝
...[详细]
-
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(记者 宋宇晟) “互联网正从‘被动连接’向‘智能内生’演进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在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期间表示,未来的网络不只是“管道”,而要成为具有适应流量
...[详细]
-
《蔡元培全集》《反思无人机》等入选2025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
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(记者 应妮)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和机构的近30位学者组成的评委团,4日在京共同评选出2025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。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
...[详细]
-
近年来,随着影视产业蓬勃发展,各地积极探索“影旅融合”发展新模式,“影视+非遗”“影视+美食”等业态涌现,推进文化、影视、旅游、科技等多业态深度融合。用活影视资源带动文旅产业焕新发展随着央视一套电视剧
...[详细]
-
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加拿大《星岛日报》综合报道,加拿大统计局26日发布最新2021年人口普查报告,报告显示移民占加拿大人口近四分之一,预计到2041年将占加拿大人口三分之一。现时移民比例为加拿大联
...[详细]
-
中新网11月1日电 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随着旅游业的复苏,新加坡牛车水和白沙浮一带的人流量有所增加,但零售业者向《联合早报》记者反映,生意额并没有显著提升。白沙浮一纪念品店销售员说,近一两个月人
...[详细]
-
中新社山西晋中9月25日电 (记者 胡健)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25日举行“大师·对话”活动,中国导演贾樟柯与导演冯小刚、作家刘震云展开对谈。“长跑”成为这场对谈里的关键词。9月25日,第九届平遥国际电
...[详细]
-
天问一号“抓拍”星际来客【热点回应】◎蔡金曼 本报记者 付毅飞据国家航天局11月6日消息,天问一号环绕器近日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——阿特拉斯(3I/ATLAS)。此次成功观测,是天问一号
...[详细]
-
中新网杭州11月5日电(林波)“文化遗产保护不应是躺在历史书里的静态记录,应是驱动区域可持续发展、改善人民生活的活跃力量。”11月5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、上海分中心
...[详细]

学者对谈如何理解国史书写的“温情与敬意”
【民生调查局】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 消费者买旧不买新?
“数字人刘邦”跨越两千年“现身”第三届汉文化论坛
调查:美国中期选举前亚裔最关注医疗和经济问题
“中国,往日痕迹:文物的发现与艺术的复兴”展览亮相巴黎
